用法用量
成人通常1次2-3粒,小儿1次1粒,1日3次,饭后口服。 可依年龄、症状适当增减。 【有 效 期】24个月 【储 藏】密闭,室温保存 【不良反应及处理办法】 大量或长期给予甘草酸后可见到低血钾、血压升高、血钠及体液贮留、浮肿、体重增加等伪醛固酮症。对于其发病机制,熊谷朗认为是由于甘草酸及其代谢产物甘草次酸抑制了肝内Δ4- 3Ketocteroid(甾酮类物质)的代谢酶Δ4-reductase(Δ4-还原酶)的活性;Stewort认为,是由于在肾脏甘草次酸抑制了使cortisol转化成cortisone的代谢酶11β-HCD(11-β-羟甾类脱氢酶)的活性,使过剩的氢化可的松代替了醛固酮与肾脏I型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了水电皮质激素样作用。当健康人长期给予甘草酸后也可见到不同程度的水电皮质激素样作用。另外,也有关于甘草酸使11β-HCD活性受到抑制导致类固醇代谢异常的报道[9]。然而,伪醛固酮症的出现也只限于大量或长期给予甘草或甘草酸的患者,而在这些患者中也与个体差异有关[10]。事实上,对慢性肝炎患者用SNMC以双盲法治疗观察,每日80mg甘草酸含量静脉注射4周,均未见到伪醛固酮症。这与给药途径和剂量大小有关,也与复方制剂有关,甘草酸的潜在伪醛固酮作用可因复方制剂中所含的甘氨酸和L-半胱氨酸而减弱。每日 SNMC100ml大剂量疗法也很少发生不良反应。日野报告了在65例患者中发现高血压1例(1.5%),低血钾5例(7.5%),但均为轻症,血钾值均在3.0mEg/L以上。未见到需要停药的严重不良反应。 因此,在应用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及复方甘草甜素片剂时,定期检查电解质(特别是血清钾值)和测定血压是必要的。当血清钾降低时,可考虑停药。在明显低血钾时,较多情况下给予钾剂治疗,但发现尿中钾排泄量也增加,当纠正低血钾不明显时,也可给予抗醛固酮制剂(保钾利尿剂),在使血钾升高的同时也纠正了血压升高[11]。 【最新研究进展】 抗补体活性 1997年,荷兰学者的试验研究发现,SNMC可选择性地抑制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从而直接发挥抗炎作用。已知甘草酸有2个差向异构体,即α体甘草酸和β体甘草酸。该试验得出的结论是β体甘草次酸对补体经典途径有强力的抑制作用(IC50=35μmol/L),而对旁路途径无抑制作用(IC50>2500μmol/L)。β体甘草次酸的抗补体活性依赖于其分子构型,因为α体甘草次酸无这种活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β体甘草次酸作用点在补体C2水平上。6.2调控细胞凋亡[13, 14] 研究发现,给小鼠腹腔内一次性注射四氯化碳,3小时~6小时后肝小叶内可见到肝细胞凋亡出现,6小时~12小时后细胞坏死出现。在注射四氯化碳同时给与甘草酸可使细胞凋亡数减少,6小时后减少1/12,12小时后减少1/2。吉川等人发现,甘草酸可以抑制 TNFα/ActD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凋亡的过程。另有人研究报告指出,甘草酸在DEN(二乙基五硝胺)所致的化学性肝癌模型中可有效地抑制肝癌细胞的发生,其机理可能是促使Bax(细胞凋亡促进蛋白)基因表达而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过程。注意事项及禁忌
【禁 忌】(以下患者不宜给药)1.醛固酮症患者,肌病患者,低血钾症患者(可加重低血钾症和高血压症)。 2.有血氨升高倾向的末期肝硬化患者(该制剂中所含有的蛋氨酸的代谢物可以抑制尿素合成,而使对氨的处理能力低下)。 【注意事项】 1.慎重给药 对高龄患者应慎重给药(高龄患者低血钾症发生率高)(参照老年用药)。 2.一般注意事项 由于该制剂中含有甘草酸苷,所以与含其它甘草制剂并用时,可增加体内甘草酸苷含量,容易出现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应予注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权衡治疗利大于弊后慎重用药。 【儿童用药】 小儿1次1粒,1日3次,饭后口服。 【老年用药】 基于临床应用经验,高龄者有易发低血钾不良反应倾向,因此需在密切观察基础上,慎重给药。 【药物相互作用】 合并用药时需注意药物 | 临床症状·处理方法 | 机理及后果 |
髓袢利尿剂 利尿酸 速尿等 噻嗪类及降压利尿剂 三氯甲噻嗪 氯噻酮等 | 可能出现低血钾症 (乏力感、肌力低下),需充分注意观察血清钾值。 | 利尿剂可增强该制剂中所含的甘草酸的排钾作用,而使血清钾进一步低下。 |
药理毒理
【药理毒理】 (一) 药理作用: 1.抗炎症作用 (1)抗过敏作用:甘草酸苷具有抑制兔的局部过敏反应(Arthus Phenomenon)及抑制施瓦茨曼现象(Shwartzman Phenomenon)等抗过敏作用。对皮质激素,有增强激素的抑制应激反应作用,拮抗激素的抗肉芽形成和胸腺萎缩作用。对激素的渗出作用无影响。 (2)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酶的阻碍作用 甘草酸苷可以直接与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的启动酶—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结合以及与作用于花生四烯酸使其产生炎性介质的脂氧合酶(lipoxygenase)结合,选择性地阻碍这些酶的磷酸化而抑制其活化。 2.免疫调节作用: 甘草酸苷在体外试验(in vitro)具有以下免疫调节作用:(1)对T细胞活化的调节作用; (2)对γ干扰素的诱导作用; (3)活化NK细胞作用;(4)促进胸腺外T淋巴细胞分化作用。 3.对实验性肝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 在in vitro初代培养的大白鼠肝细胞系,甘草酸苷有抑制由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细胞损伤作用。 4.抑制病毒增殖和对病毒的灭活作用 在小白鼠MHV(小白鼠肝炎病毒)感染实验中,给与甘草酸苷可延长其生存日数;在兔的牛痘病毒(Vaccinia virus)发痘阻止实验中,有阻止发痘作用;在体外实验系,也观察到了抑制疱疹病毒等的增殖作用,以及对病毒的灭活作用。 有报导甘氨酸及蛋氨酸,可以抑制给大白鼠口服甘草酸苷所引起的尿量和钠排泄减少。 (二) 非临床毒理研究 急性毒性 给大白鼠口服本品每公斤体重12g(48粒),未见死亡例,因此无法算出LD50。LD50>12g(48粒)。 (三) 临床应用 1、慢性肝炎的双盲比较试验 对日本国内19个医疗机构的224例慢性肝炎患者实施了双盲检验比较试验,使用该制剂每日9粒,连续12周口服,其结果见下表:用药组比安慰剂组在功能上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的改善。有效率(%) 组别 | 有效以上 | 稍有效以上 |
用药组 | 22.3%(23/103) | 46.6%(48/103) |
安慰剂组 | 11.8%(12/102) | 27.5%(28/103) |
有效率(%) 病名 | 有效以上 | 稍有效以上 |
湿疹 | 60.2%(133/221) | 83.7%(185/221) |
皮肤炎 | 72.0%(77/107) | 89.7%(96/107) |
斑秃 | 56.7%(131/231) | 73.6%(170/231) |